财盛证券_在线配资炒股APP平台

  • 无忧配 论茅台的真实需求与社会库存

财盛证券

你的位置:财盛证券_在线配资炒股APP平台 > 财盛证券 >

无忧配 论茅台的真实需求与社会库存

发布日期:2024-07-29 11:16    点击次数:189

(原标题:论茅台的真实需求与社会库存)无忧配

申明:首先申明本人不是茅粉,也不是茅黑,只是一个在上个白酒周期重仓买入茅台并持有长达7年之久的投资者。这篇文章仅仅基于经济学原理,以数据和事实对问题加以分析推理,文中得到的茅台“真实需求”与“社会库存”并不十分严谨,仅作大家进一步思考的参考。并不希望也不屑于与人约架,欢迎大家以数据和事实参与讨论。

本文也不作为任何投资指引,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任何决策需由当事人自行决策,本人对其结果不负任何连带责任。

正文:

一直以来,茅台的社会库存就象迷一样的存在,在金融属性的加持下,社会上究竟囤了多少茅台,也是大家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多年以来“量价齐升”让人们产生了茅台永远“供不应求”的信念。然而,茅台的永远“供不应求”是事实吗?大家坚持的这个信念真的牢靠吗?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从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开始,共同探讨下茅台的真实需求有多少?

在探讨之前,我们先定义一下“什么是茅台的真实需求?”

众所周知,商品是拿来用的,无论是家用电器,还是商品住房,小到一杯牛奶,大到一艘航母,只有当这件商品的功能被释放时,我们才能说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其他状态都只能被认定为“库存”,如生产出来后存在仓库中,流通过程陈列在货架上等等。回到茅台,那么“茅台的真实需求”就应该是被喝掉了,只有在被喝掉了的那一瞬间,茅台才真正释放了它的功能。其他状态,无论是在厂家的库里,还是在经销商的仓里,又或是在消费者的地窖里,都应该被定义为“库存”,即社会库存。

了解了这个定义,下面才能开始今天的话题。

要探讨茅台的真实需求,我们还是需要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开始。

一、论经济学原理中的量价关系

为了清楚阐述商品量价关系,我将之分成两部分。

1、一般商品量价关系

在讨论这个关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有效需求”。查百度是这样解释的:

有效需求指有支付能力,且能够产生购买行为的需求。它反映了消费者或投资者对商品和劳务的实际需求情况。

中翻中稍微解释下就是你买得起才叫需求,买不起的那只是渴望。

而市场中任何一件商品,其量价关系的表现只是“有购买欲”+“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一种外在表现。于是,标准的量价关系二维坐标如下:

显然,随着价格的高涨,“有效需求”(量)是下滑的。

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看见过量价齐升的现象(如下图),这又如何解释呢?

2、出现量价齐升状态的两种条件:

2.1、潜在需求被压制(80年代改开初期的现象)

80年代改开初期,很多商品都出现过量价齐升的现象,当时那一批下海的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市场上任何商品,你只要有货源根本不愁卖。那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

但如果深入分析后,很容易发现其根本原因:被压制的需求和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共同作用。

下图是80年代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从1978年到1988年,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复合增长为24.97%,相比现在2016-2023年的2%-8%的增速那可是相当“幸福”的日子。

翻阅改开之前的历史,从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我国主要的工业仍聚焦于发展重工业,从一个农业经济社会逐步发展成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下获得发展,大量三线企业、军工企业内迁。市场经济还没有在我国生根发芽,偏民用的供给严重不足,大量需求被压制。

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中国走上新的发展历程。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大量企业开始军转民,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供给开始破冰,在此期间随着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很多商品出现了一波供不应求的量价齐升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增量是“真实的需求”。

随着供给侧的发展,以及收入水平增长放缓,逐步进入了供需均衡阶段。

2.2、一场非理性的金融盛宴

除了上述“需求被压制”造成的量价齐升,还有一种常见的“量价齐升”——一场非理性的金融盛宴。

这种现象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发展初期可能还属于“需求被压制”阶段,但发展到中后期,往往具有很明显的“金融属性”。典型的如,荷兰郁金香、英国南海泡沫、中国327国债事件。其中最为极端的要数著名的庞氏骗局。

这种现象产生的本质是赚钱效应,因为有赚钱效应,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买入者,从而进一步拉高了价格,而高涨的价格又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买入者买入,这又再次抬高售价,直到新增资金无法维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警觉的局中人开始卖出,价格出现下跌,而下跌的价格又进一步推动后知后觉的人卖出,最后所有人都觉醒了,大量卖盘涌出,买盘稀少,价格出现崩塌(如下图)。

持续了近20多年的房地产属于什么呢?在其初期发展阶段,需求旺盛,量价齐升,但到了中后期,在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没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市场上开始赶英超美,甚至极端到丈母娘喊我买房……. ,这又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3、茅台的供不应求属于哪一种?

上面论述了两种量价齐升的现象,茅台属于哪一种呢?

13年-14年,随着三公消费和塑化剂危机的共同作用,整个高端白酒价格出现了崩溃,五粮液主动将52度水晶瓶出厂价从729元降低到609元,然而终端价格普遍在500多元,仍出现大幅倒挂。茅台虽然没有下调出厂价,但出现了一边是经销商甩卖经销权,一边是茅台酒厂推出以999元/瓶的价格购买30吨茅台酒将获得茅台经销权的推广活动,袁总带领经销商誓守1500元价格底线,然而即使这样,茅台终端价格仍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跌落到819出厂价附近,个别地区甚至出现700多元的甩卖价,那时酒瓶收购消失了,茅台假酒消失了,随便进家烟酒店都是妥妥的真品,而且买得多,价格还更便宜,整箱比散瓶还更便宜,妥妥的一般消费品属性。

此时,“过年回家拧一瓶”的现象出现了,当时上海地区操作工的月工资可以达到2500-4000元的水平,似乎拧一瓶茅台也不是太费劲。此时,“真实需求”开始入场,明显感觉终端动销出现回暖,很多人开始整箱的往家搬。

依稀记得2015年春节期间,茅台价格开始上涨,接近1000元左右,但价格仍不太稳定。到了下半年,随着价格的进一步稳定上涨,经销商信心也开始恢复。到了2016年,基本就可以确立茅台稳住了。但后来随着价格进一步上涨,味道就开始变了。假酒又开始出现了,各种丝带酒、帽子酒在市场上出现,原箱酒比散装酒更贵,美其名曰“保真”,价格从1499元涨到1800元,又从1800多涨到2000元,茅台从街边餐饮店彻底消失,1499元的茅台要靠抢,平台抢,商超抢,茅台成了稀缺品,然后价格继续上涨,2500,3000,3500。之后的过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茅台这几年的价格网上有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询)。

那么茅台“供不应求”属于哪一种呢?据我观察,13年-14年,或者再扩展两年至2016年,即2013-2016年的茅台应该属于“真实需求”,大部分是被喝掉了(当然,也有一部分是被囤起来了,但被囤的目的也是为了“喝”,而非赚差价),2015-2016年的量价齐升属于“被压制的需求”释放,因为下跌中被暂时冻住的需求在稳价后会被翻放。而之后的“供不应求”,大家觉得是什么呢?

二、探密茅台的真实需求

要弄清楚茅台的“真实需求”,首先要弄清楚茅台的销量。因为需求是供应之源,供应也是需求被满足的外在表相,我们只有通过供应的研究才能一窥需求的情况。

然而不幸的是,在13-16年财报中,茅台酒厂并没有披露具体的茅台酒销量。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合理的估算和一些披露的信息中寻找蛛丝马迹。

1、茅台酒销量的一些估算

季克良老先生曾经亲口说过:“每年出厂的茅台酒,只占五年前生产酒的75%左右”。这里的生产酒我们姑且认为是5年前的基酒产量(当然,市场上也有很多种猜测,比如85%的基酒加入15%的老酒成为商品酒,同时对这个时间也有各种说法,有的说是5年,有的说是4年,究竟怎样,有兴趣的球友可以去探索一下,这里不做重点阐述) 。

那么,要知道销售的酒量,我们必须知道历年的基酒产量。然而,同样感到遗憾的是2016年前茅台酒厂对于茅台酒的基酒产量是秘而不宣的,因此茅粉们开始通过历年财报和获得的各种相关信息去估测茅台历年基酒产量,并以此为依据来预测茅台未来业绩。由于预测过程较为繁杂,这里省去估算细节,直接给出估算结果 ,见下表(还好,宝芳总接任茅台后财报规范了很多,每年的茅台酒基酒产量定时披露,这省去了投资者大量的估算工作)。

另据当时的一篇名为《茅台的2015年:营收超300亿,销量1.8万吨》这篇文章披露,2015年茅台实际销量为1.8万吨,略低于估算的茅台销量1.97万吨。

2、13-16年茅台销量作为供需平衡基准

为什么选取13-16年茅台销量作为供需平衡的基准呢?根据上面的商品量价关系可知,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外在表现就是价格下跌,当进入供需平衡时,价格将趋于稳定,并小幅波动。而通过对13年之后茅台酒价格波动及市场的调研,我们发现13-14年正是茅台酒价格崩塌寻底过程,而15-16年价格在低位企稳,并以缓慢小幅波动的态势开始上涨。这个状态就是明显的由恐慌去库存阶段向供需重新寻求平衡的阶段。

为什么说15-16年量价出现上涨时仍认为是“真实需求”支撑呢?因为当时价格涨幅并不太大,投机需求占比很小,而且加之在价格快速下跌过程中,可能的潜在真实需求也会被部分抑制,但价格趋稳并开始上涨时,这部分需求将很快进入市场。

因此,我们这里稍微乐观点,选取了2016年的茅台酒销量作为茅台酒“真实需求”的基准,即22520吨。

三、探密茅台社会库存

为了探寻茅台社会库存,下面分别以茅台2016年“真实需求”为基准,将从经济增速、居民收入,高净值富裕家庭数三方面入手来了解茅台社会库存究竟有多大?

1、作为经济润滑剂的茅台“真实需求”的合理增长

正如市场广泛认可的,茅台酒是作为经济领域润滑剂的存在。而反映经济增长最直观的数据当属历年GDP增长。

如果我们假设茅台“真实需求”与GDP增长同步,那么我们将得到如下表格:

由上表可知,如果假设茅台“真实需求”与GDP增长同步,截止2023年底,其社会库存将达到4.95万吨。

2、作为居民幸福生活向征的茅台合理增长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是作为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经济学原理,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收入的增长会带来商品销量的上升,因为居民收入增长意味着其支付能力的增长。过去因为收入偏低仅仅“渴望”却不具备支付能力的人群此时会成为“新增需求”来源。

因此,我们假设茅台“真实需求”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同步,将得到如下表格:

由上表可知,如果假设茅台“真实需求”与人均收入增长同步,截止2023年底,其社会库存将达到4.93万吨。

这里有人会质疑,用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可能低估了茅台真实需求的增长,因为茅台更多的消费场景在城镇。因此,我们改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作为茅台“真实需求”的增长率。结果如下:

我们发现,采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作为茅台“真实需求”增长率,截止2023年底,其社会库存将达到惊人的5.53万吨。

3、作为高收入家庭消费的茅台合理增长

如果我们再向上看,考察人均净资产超过600万的高净值富裕家庭是否能带动茅台“真实需求”的大幅增长呢?请见下表:

我们发现,采用高净值富裕家庭户数增长作为茅台“真实需求”增长率,截止2023年底,其社会库存将达到惊人的7.56万吨。

从这一数据来看,似乎收入越往上看,得到的茅台社会库存越高。

四、论茅台出厂价的涨幅是否合理?

自2016年以来,茅台经历了两次涨幅均为20%的提价。分别为2018年元旦前后从819出厂价提价20%至969元/瓶,以及2023年11月的从969出厂价提价20%至1162元/瓶。

那么,我们来看看茅台的这两次提价是否具有合理性呢?

根据经济学原理,在保证销量不变的前提下,商品价格的涨幅需要符合消费者收入的涨幅,如果涨幅远远超过收入涨幅,其销量必然受到影响。

通过上面“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可以算得,以2016年居民收入为基准,截止2023年,居民人居收入涨幅为46%,而城镇居民收入涨幅为39%。

如果以茅台两次20%的提价核算,茅台出厂价涨幅为42%,完美地落在了39%~46%之间。

看样子,尽管市场对于茅台批零巨大差价多有诟病,但茅台管理层心里是相当清楚的。只有茅台价格涨幅不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才能很好地应对未来白酒的危机。这一点,从第二次提价后,建议零售价1499保持不动也可窥得一二。注意哦,2018年的提价,市场指导价可是从1299元上调至1499元了的。

五、论丁雄军的突然离开和张总上位背后的深意

这一部分就纯属个人臆想了。

前两天看到两张图,现在呈现给大家(备注:这两张图取自球友讨论中的贴图,在次表示感谢)。

从这两张图,大家猜猜谁对白酒工艺流程、品质管理的水平更高些呢?

对于丁总和张总的简历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球友可以去查查。

这里我想聊的是2018年以来,茅台经历了三位“官员”下厂,而2018年以来正是白酒行业蒸蒸日上的时期,只要不乱来,其业绩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疫情以来,特别是2023年,白酒行业冷暖估计已不用我多说了。此时无论从官员履历前程看,还是从茅台自身需求看,这次的换将是否更具深意呢?当风暴来临时,行业老兵和外来和尚谁能更好地驾驭茅台这艘巨舰呢?大家可以结合上次丁雄军讲“经济转型”的报告,好好想想这次换将背后的深意。

$贵州茅台(SH600519)$ $泸州老窖(SZ000568)$ $五粮液(SZ000858)$ 无忧配



相关资讯Related Articles

  • 配资资讯宝app 中顺洁柔:2023年实现营收98.01亿元 同

    2025-06-21

    讯(记者武卫红)4月24日晚间,中顺洁柔(002511)披露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品类结构、完善渠道建设、加大重点品推广力度,公司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98.01亿元,同比增长14.37%。但受原材料木浆、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3亿元,同比下降4.92%。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品类结构,加速导入并扩大高端、高毛利产品分销覆盖和终端推...

  • 股票网炒股配资开户 跨境资金流动稳 外汇市场韧性足

    2025-06-01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股票网炒股配资开户,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不论从资金流动还是市场交易行为、市场预期的角度来看,中国外汇市场展现出了比较强的稳定性和韧性。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 具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按美元计价,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0259...

  • 手机配资平台 阿里巴巴美股盘前涨3.88%,今日港股收涨5.71

    2025-05-10

    查看最新行情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9日下午消息,截至17:28手机配资平台,阿里巴巴美股盘前涨3.88%,今日港股收涨5.71%。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 线上杠杆炒股 新“国九条”开启中国资本市场新的十年

    2025-04-10

    ■蔡恩泽 4月1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共9个部分,被称为资本市场的新“国九条”。这也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时隔10年时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的指导性文件。 通览新“国九条”,其立足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主旨十分清晰。 新“国九条”要求坚守资本市场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工作的全面领导,确...